新华网北京12月12日电管理疏忽,技术失误,商业贿赂、医疗纠纷……12月9日开播的医疗职业剧《医者仁心》正讲述着“仁华医院”一年中的是是非非。接二连三的事情使这家公立医院成为一个即将爆炸“火药桶”。
[会议]要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突出抓好健全基本药物制度和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保障群众用药安全有效、价格合理、方便可及,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为群众提供满意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新华网济南11月15日电(“中国网事”记者 罗博、钱荣、许雪毅)最近,一份名为2010年版济南医生“红黑榜”的帖子成为网民热捧的“看病指南”,在网络上及现实生活中引发不小反响。
不久前,我一个农村朋友家的小孩生病住院11天,医疗费总计4050余元,新农合才报销了600元,其余3450元说是自费项目,不能报销。
“小病扛,大病挨,病危才往医院抬”;“脱贫三五年,一病返从前”——这些流传甚广的顺口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长期以来广大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状况。
据近日媒体报道,国务院部署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基层医疗机构出现较大收支缺口,政府将进行补贴。
作为一名基层医院管理者,我先后参观过不少医院。我发现,各医院都在探索不同的发展途径,但大量购买进口先进诊疗设备却是共同的。一所县级市医院近年来先后购置了1.5T核磁共振、德国西门子螺旋CT、日本东芝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荷兰飞利浦直线数字拍片机、日本欧林巴斯大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先进诊疗设备,总价值达1.3亿元。事实上,市县级医院绝大多数有CT、CR(计算机X线摄影)或DR(数字射线摄影)、电子胃镜、腹腔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这些仪器几乎都是进口的。
中国医改已到了攻坚阶段。公立医院的整体改革,被认为是深化医改最关键、最艰巨、也最受关注的一项任务。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自今年2月启动以来,试点城市的改革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开局良好,已初步形成中央、省、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医院多方努力,综合改革和单项改革相结合的工作格局。 破解城市看病难需对公立医院“动大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