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南藏族自治州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高举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主动担当、奋力作为,带领各族儿女心手相连、唇齿相依,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繁荣美丽新海南,书写着民族和睦、社会和谐的新篇章。
“美丽盛开的格桑花,你是和谐共处的幸福花,日月同辉在古老的雪域,愿你的芬芳永存在大美草原”一首由海南州当地人谱词作曲的《让团结之花盛开在大美草原》响遍海南大地,优美的歌声传进机关、社区、学校、农村,传进每一个海南人的心里。
近年来,海南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工作,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编排原创舞蹈《与爱同行》《幸福一家亲》等,藏族音乐栏目《雪域星光》、纪录片《“活”着的非遗》、藏族民歌对唱电视栏目《勒雪》等深受观众喜爱;并成功举办藏族服饰博览会、全省藏族拉伊大赛等国际国内品牌赛事活动。加快推进文化体育与旅游深度融合,顺利举办了国际黄河极限挑战精英赛、中华水塔国际越野行走赛、国际自行车降速赛等活动,不断扩大海南州的对外影响力,树立海南州精品文化体育品牌。同时,全州所辖五县依托各县域文化特色相继举办了“圣湖杯”民族团结赛马暨扶贫特色产品展、黄河文化旅游节、藏绣歌舞牦牛文化旅游节、黄河牦牛文化艺术节、“赛宗杯”高山徒步挑战赛1300余场次群众性文体活动,参与群众达30余万人次。大力发展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深度挖掘和传承民族文化,早已经成为了海南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民族文化逐渐成为海南创建的响亮品牌,各族人民的归属感、自豪感和认同感也在对特色文化的传承和发掘中不断增强。
在海南州上下奋力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州和模范州建设中,海南州人民医院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加强民族团结、发展卫生事业”为主题,结合医院发展实际,高标准、严要求,全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为当地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海南州人民医院成立于1955年10月,经过65年的发展,现已成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社区服务以及司法鉴定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乙等医院,是省州医学院校实习基地、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筛查基地、卫生部防盲治盲中心以及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实施基地, 2012年达到三级乙等医院标准,各项工作走在全省州地级医院前列。
走进海南州人民医院,映入眼帘的是青海湖海心山假山喷泉雕塑、惟妙惟肖的高原精灵藏羚羊雕塑、三江源假山瀑布等花园式医院的全景,种植的二十余种花草树木已形成适宜疗养的天然氧吧。
近年来,海南州人民医院先后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金1.5亿元,建成外科大楼、内儿科大楼、门诊急救大楼、全科医生培训楼、行政综合楼等,建筑面积达6万余平方米。并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和庭院美化建设,自建西山公园,绿化面积达80%,为病人创造了安全、舒适、温馨、宽敞的诊疗环境。同时,医院通过多种渠道积极争取和自筹资金,购置了1.5T核磁共振仪、数字化心脏彩超、数字化DR拍片机、全数字化乳腺钼靶机、奥林巴斯260电子胃肠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500余台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大型医疗设备,在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的同时极大方便了广大农牧民群众在当地看病就医。
“先进的设备和出色的医务工作者为患者尽心尽力服务。”海南州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旦正太告诉记者,医院年门诊诊疗人数在120000人次,年住院人数11000人次,手术2000例,服务对象80%为农牧民群众。
为了向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医院持续出台各种便民利民服务措施,调整门诊急诊区域布局,开通门急诊各类“绿色通道”,方便门诊急诊病人就诊;实行无假日急诊门诊服务制度,安排专家轮流门诊服务;恢复体检中心周六体检业务,方便干部群众在节假日期间体检;全面落实医药费用“先住院后结算”和“一站式”结算制,方便农牧民群众看病就医和费用报销。家住兴海县的德吉卓玛连续两年在海南州人民医院做常规身体健康检查,她说:“现在国家的政策好,报销比例高。我们这一代人和老一辈的想法不一样了,身体不舒服就要及时就医。”不难发现,各项惠民政策的实施,不断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慢、看病贵”问题,惠及广大农牧民群众。